姚前谈区块链发展,从理论探索到应用实践

小编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我们的交易方式可能会像科幻电影里那样,直接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没错,就是那个让比特币火爆一时的技术。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央行数字研究所所长姚前的世界,看看他如何解读区块链的发展。

区块链:从比特币到价值互联网

提起区块链,你可能会想到比特币。没错,比特币就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表作。姚前曾说过:“区块链有望像互联网一样彻底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并实现从目前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那么,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呢?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它通过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无需信任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安全、透明的交易。

姚前眼中的区块链:四大优势与三点不足

姚前对区块链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区块链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1. 难以篡改,更加安全。区块链的数据记录方式使得修改某一数据需要变更所有的后续数据记录,难度极大。

2. 异构多活,可靠性强。单节点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及其他节点。

3. 具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的优点。

4. 网状直接协作机制,更加透明。由参与方共同维护一个系统,参与方职责明确,无需向第三方机构让渡权利,有利于各方更好的开展协作。

当然,区块链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性能和扩展性不能满足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区块链的吞吐量、储存带宽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支付需求。

2. 数据隐私和访问控制有待改进。如果未来区块链承载更多业务,比如实名资产、合同信息等这些合同如何保存在区块链上,如何执行,尚无成熟方案。

3. 治理机制有待完善。软分叉”、硬分叉”等分叉升级机制,遗留问题有待观察;公链持续运行,没有暂停修复的机制,因此出现安全漏洞会非常致命。

区块链技术前瞻:八大发展方向

面对区块链技术的不足,姚前提出了八大发展方向:

1. 共识机制与性能:在分布式系统中,共识协议用于实现可用性与一致性,其核心指标包括共识协议的强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2. 硬件和算力的改进:从CPU、GPU、FPGA到ASIC,挖矿设备不断升级,同时计算机整体算力水平也在快速发展。

3. 不改变共识协议的系统改进:代表性方法有:缩短区块的产生间隔、增加区块大小、采用双层链结构、引入闪电网络、改变区块链”的基本结构、修剪区块中的数据以及改进算法等等。

4. 采用新型数据结构:比如采用有向无环图(DAG)数据结构。

5. 采用新型共识协议:比如研究者们提出PoW机制的Thunderella算法、PoS机制的Algorand。

6. 数据隐私和访问控制:研究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 治理机制:完善分叉升级机制,确保公链持续运行,没有暂停修复的机制。

8. 数据治理:加强链上和链下的数据治理,建立有效的区块。

区块链的未来:数据治理是关键

姚前认为,区块链的未来在于数据治理。他建议要严把区块链入口,防止大量垃圾数据和低价值数据上链。同时,他还提出了以下建议:

1. 设计适应性的顶层政策:立足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开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系统性地编制区块链发展总体方案、路线图、任务单和时间表。

2. 监管与自律并重:探索公共部门与市场协同创新的机制。

3. 牵住区块链“数据治理”的牛鼻子:推动区块链高质量发展。

区块链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而姚前对区块链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期待区块链技术的未来,期待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