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最近国内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可是热闹非凡呢!这不,我就来给你好好唠唠这块儿。

一、标准化成果丰硕,国内区块链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标准化方面,国内区块链标准制定成果丰硕,各类标准化组织合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据中国信通院整理统计,截至2023年底,国内相关标准化组织累计发布区块链领域技术标准209项,其中包括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67项和地方标准31项。

这些标准涵盖了术语规范、技术规范、安全、性能指标、互操作、智能合约、行业应用等众多领域。其中,团体标准最为活跃,成果丰富,占比高达80%。这无疑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规模化应用成效初步显现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多地省、市两级政府加快探索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十余个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这些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在部署多条底层链的情况下,共识节点总数达到20个以上;部分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的节点规模已达到60个以上,管理运维的复杂性明显提升。同时,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也具备一定可扩展性,节点规模将根据应用情况调整,能够支撑未来规模化发展需求。
三、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地政府面向数据共享、资源管理等公共服务共性需求,加快探索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承载相关应用,提升区块链技术平台和应用的管理效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十余个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短期来看,区块链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国家层面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态度不会改变。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因此产业各方应保持战略定力,稳步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
中期来看,随着“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区块链技术能够有力支撑数据权利分置导向,推动数据要素可靠、可信、安全流转,有望在数据确权、交易、流通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价值。
长期来看,Web3.0、元宇宙等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区块链作为其关键底层支撑技术,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展、技术渗透率持续强化、应用成熟度稳步提升,有望为Web3.0、元宇宙等新理念提供先行先试的创新载体,探索形成可体验、可感知的新模式、新业态。
五、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重点将向提供质量保障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如火如荼。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推动了多行业的技术革新。
加快构建和完善标准体系,将助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等联合印发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重点面向基础共性、应用和服务等标准化领域,制定3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基本满足我国区块链标准化需求。
如今过去近一年,我国区块链标准化体系发展如何?区块链技术有哪些发展?作为区块链领域的资深专家,李鸣在国际和国内标准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参与推动了区块链国际标准ISO TC307和国家标准SAC TC590的制定工作,并积极参与了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
李鸣表示,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大主流机构都在扩展性和互操作性上有了突破的进展。零知识证明、闪电网络、状态通道等区块链第二层网络协议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可扩展性、效率和安全性。跨链桥、中继链、哈希锁、安全多方技术等技术,解决了互操作性问题。
国内区块链标准化工作正稳步推进,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区块链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